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语文组 > 教研活动

素材精选 ‖ 备战2023年高考系列主题作文素材:家国情怀


时间:2023-03-28    作者:    阅读:


【名言名句】

◎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习近平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习近平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 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习近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习近平
◎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习近平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求自试表》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鲁迅《随感录》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卫国御敌乃吾族之责也。——《黄氏宗谱》

【时评语段】

素材段

◎“凌”空飞跃谷爱凌、虎虎生“威”任子威、一“鸣”惊人苏翊鸣、“梦”想成真徐梦桃……本届冬奥会,中国奥运健儿们肆意迸发、尽情释放,他们身披战袍为国出战,尽情展现中华儿女的风姿。走近他们,通过了解背后的拼搏故事,会让我们感动不已,也更加深刻理解这拼劲儿背后,是对祖国多么深沉的爱。有爱国心,才会处处有爱国行。赛场内外,很多小细节,都可以看到中国健儿们时时处处宣传中国文化,这源自心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动了全世界的网友。四年备战,一朝展现,拼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以为祖国争光为耀,祖国也因他们的奉献而辉煌。伴随着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那是全世界中华儿女最为自豪的一刻。爱国心中华魂,一生坚守,代代传承。
◎家国情怀是植根于我们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精神归依。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相携归来,“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雪龙”科考、“天河”问世、“墨子”升空,一个个奇迹的创造,都有着归来游子的身影。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共同的梦,让我们团结一心,逐梦前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回首新中国的历程,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在凯歌以行的改革时期,亿万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勇气,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斗疫魔……一路披荆斩棘,哪一步不蕴藏着团结奋进的精神?大坝矗立、高铁飞驰、巨轮远航、探天潜海……一路跋山涉水,哪一步不包含着众志成城的意志?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到“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每个人都深深懂得,只有国家富强,才可能有我们的国格和人格,才可能有人民的权利和福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家国情怀让前进的中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无数风险挑战。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无论国与家,还是己与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家国情怀内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导着道德实践;凝练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成为了价值法度;记录为“人心齐,泰山移”“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等民间俗语,通过口耳相传、相习成诵,蕴藏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这条坚韧的纽带,将小家与大家紧密相连;这种不竭的精神涌流,将个体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汇在一起。这种精神的传承,让中华文明辉煌于史、溢彩于今,虽经风雨波折而始终屹立如新,成为一种“亘古亘今”的文明。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中国青年爱国的底色始终不变。今天,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把爱国心化为报国行,依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

观点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载,家国情怀始终是鲜明底色。作为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就是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团圆既代表着亲友相聚、家人相守,也意味着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团圆意识,是中国人爱家爱国的深层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也正因此,中秋的一轮圆月,总是能承载人们对家庭、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心中有家,温情绵长;心中有国,情深义重。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需要亿万人民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转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行动。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每个人前进的脚步,就一定能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就一定能汇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中的发问,至今仍然振聋发聩。这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宣言,也是无数中国青年的共同心声。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广大青年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生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前进动力。“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个人、家庭和国家密不可分。历史经验证明,中华文明能够成为绵延5000年而未中断的文明,家国情怀不可或缺。
◎一代代国人,通过口耳相传、亲身体验,萌发出了最为朴素的感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

【热点素材】

素材1 国庆73周年升旗仪式:此刻,一起祝福祖国!

天南地北,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城市乡村,一股股动人的爱国之情澎湃涌动。在这个喜庆祥和的国庆佳节,神州儿女同升一面旗,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清晨,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嘹亮的国歌声响起,升旗仪式开始。顶着零下3摄氏度的寒气,武警黑龙江总队大兴安岭支队漠河中队二级上士孙雪飞军姿挺拔、振臂展旗。10年来,在巡逻终点、抢险据点、执勤哨点,孙雪飞无数次挥展国旗、唱起国歌。“国旗升起,心中就升起了作为军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建功边疆。”
旭日初升,海风猎猎。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刚刚完成岸线巡逻任务的民警吴楚卿早早等候在升旗台下。在国旗护卫队的守护下,五星红旗迎着海风冉冉升起。吴楚卿与三沙干部职工、驻岛官兵、市民代表肃立,齐唱国歌。吴楚卿常年以岛为家,每年驻岛时间超过300天,“每次国旗升起,我都感到无上光荣,我和同事们将全力守护好三沙这颗南海明珠。
10月1日一早,四川省泸定县地震灾区的1000余名受灾群众自发来到集中过渡安置点,参加升旗仪式。地震发生后,磨西镇居民李西艳和丈夫成了灾后重建志愿者。国庆节前一天,他们和1400多名受灾群众入住集中过渡安置房。望着在风中飘扬的国旗,李西艳说:“党和政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重建家园。”

素材解读

升旗仪式,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次唤醒、一番激励、一回寄托。从东方第一哨那面迎着第一缕晨曦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到西藏边陲次仁曲珍老人的一个人在农家小院升起的五星红旗;从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挥动的五星红旗,到蛟龙号在南海海底插上的五星红旗……不一样的旗手,不一样的观众,不一样的仪式,但表达的都是对祖国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人民日报》

素材2 刘军、王娟:甘当林海“不眠的眼睛”

刘军和妻子王娟,都是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防火瞭望员。他们夫妻俩常年与森林为伴,与寂寞为伍,默默无闻地担当着“绿色守望者”。
他们夫妻俩先后担任过防火检查站检查员、营林区护林员以及林海深处两座望海楼的瞭望员,经历过零下数十摄氏度的严寒,承受过“感觉能把人刮走”的狂风,忍受过与子女常年分离的煎熬,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中,刘军一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塞罕坝精神。
检查站的日子寂寞,连糊墙的旧报纸,刘军都能读好几遍。年幼的孩子被送到姥姥家,留下的几张照片,夫妻俩翻了又翻,怕磨坏就藏在信封里,想得厉害才拿出来看看。
2008年,根据林场安排,刘军和妻子来到小光顶子山望海楼,作为瞭望员开展森林防火工作。2018年,夫妇俩又调往千层板分场月亮山望海楼。
在防火紧要期内,刘军每天从早晨6点开始到晚上9点,以每15分钟一次的频率登楼,用望远镜眺望周围的火情,在记录本上记录下瞭望情况,再通过电话向场部报告林区最新情况。晚上9点以后,每隔一小时要观察一次火情,没有火情也要记录、报平安。
在望海楼工作的这些年里,刘军、王娟夫妻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夜晚为了能准时瞭望汇报,他们养成了和衣而睡的习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的瞭望工作从未懈怠。
在森林防火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虽然有了卫星、红外线监控等高科技设备,但人的坚守依然不可缺少。一对对像刘军夫妇这样的“望海楼夫妻”默默守护,用无悔的青春,为塞罕坝森林资源的安全保驾护航。

素材解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55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发扬光大,以一种不变的家国情怀,让绿色遍染山头,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人民日报》

素材3 文山守边人:三代人,72年,16万公里

百年前,苗族同胞从外省迁居此地时,熊光泽的祖辈们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如今,这一带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顺着村子后面的山坡望去,便是绵长的边境线。这条由6块界碑连成的路,从熊光泽的奶奶开始,他们一家三代人已经接力守护了72年,累计巡边16万公里。
从188号界碑到193号界碑,这条来回20多公里的路,熊光泽再熟悉不过。说是“路”,实际上很多地方只是脚踩出来的山间小道。熊光泽巡边的“坐骑”是一辆老式摩托车,遇到山高坡陡、谷深林密的地方,便只能倚仗脚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巡边以来,每周两趟,这条路熊光泽已经走了40年。
每隔一段时间,熊光泽都会用镰刀将界碑旁的杂草清理干净,再用蘸着红漆的毛笔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得鲜艳醒目。“一定得好好写,告诉别人这里是中国。”熊光泽说。
“奶奶没念过书,唯独会写的两个字就是‘中国’”“从奶奶到父亲,再到我,我们一家三代都是护边员。”提起家里的两位长辈,熊光泽倍感骄傲。
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当时二十岁出头的熊光泽也曾动过念头。“父亲告诉我,如果想出去打工,他也不拦着。但这是奶奶给我们的使命,应当好好传承下去。”熊光泽咬了咬牙,留了下来,“我的家就在这儿,这份工作如果我都不愿意做,就更没有人做了。”
2003年,项左弟去世,享年107岁。临终前,她把儿孙们叫到床前,说:“我们是中国人,生长在边境线上。守好了界碑就是守好了国、守好了家,你们要把守边的事一直传下去。”这是老人家留给后辈们最后的话。
前不久,熊朝丽和妹妹告诉父亲,她们以后也想将巡边的任务接过来。“我们从小跟着爸爸巡边,听他讲爷爷和太奶奶的故事。等爸爸年纪大了,我们两姐妹接着守,一定把祖国的边疆守护好!”熊朝丽说。

素材解读

“一条路,六块碑,三代人巡护了十六万公里;一支笔,两个字,三代人书写了七十一年风霜雪雨。你是行走的第七块界碑,宣示着主权,捍卫着边关,守护着初心,担当着使命。”体现了边疆儿女守边护边、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人民日报》

素材4 良辰有美“警” 天涯共此时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传承着中国人渴望团圆美满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情怀如梦,家国在心。当月光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心系家国情怀,默默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守护祖国好、人团圆。
月光所照,皆是故乡;双脚所至,皆是守护。从东北林海到西南边陲,从繁华夜市到旅游胜地,处处是良辰美“警”。
9月9日晚,山西省长子县公安局院内警灯闪烁。随着一声令下,10多辆铁骑、50多辆警车和246名民警辅警冒雨奔赴大街小巷、重点场所和交通路段开展巡查防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着港湾岸边隐约可见的万家灯火,听着海浪击岸的波涛声,我只能静静地思念多日不见的你和孩子……”这是山东省烟台市港航公安局乘务警察支队民警肖政强写给妻子的第24封信。今年是他在船上度过的第24个中秋节。
自1998年参加公安工作,肖政强长期坚守在“烟台—大连”航线,护送超过4.3万余人次回家过节,自己却没有时间和家人共度中秋。护送旅客上下船、维持航行安全、对船舱重点区域进行巡逻、处理旅客纠纷……对肖政强来说,中秋节与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
中秋节前夕,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队民警唐天正和队员们讨论着下一步的抓捕计划。出差已月余的唐天如往常一样哄着远在上海的妻儿:“爸爸就快回来了。”对于女儿来说,中秋是一块甜甜的月饼,对于唐天和队员们来说,中秋是无悔坚守、万家安宁。
一颗丹心系家国。在祖国大地的锦绣山河间,全国公安民警辅警步履不停、担当作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书写国泰民安的亮丽答卷!

素材解读

明月象征着团圆、美好,寄托了中华儿女对团聚、对平安、对家国兴旺的希冀。中秋假期,广大民警辅警舍小家、顾大家,护航节日平安,守护万家团圆,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份希冀,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人民日报》

【作文模板】

以担当奋进姿态书写家国情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诵读《离骚》、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等等,一起构筑起人们对节日的仪式感。
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与风骨,感召哺育中华儿女。作为党员干部,要擦亮“端午底色”,弘扬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砥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之志,涵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胸怀忧国忧民之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秉持爱国敬民之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笃定报国为民之志。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知重负重、迎难而上,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点燃中华民族心底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历史是最有力的见证,从古至今,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走进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前进路上荆棘丛生、挑战遍布,必须点燃中华民族心底的家国情怀,激扬中华儿女前进的昂扬斗志和奋斗的饱满精神。
点燃家国情怀,必须筑牢信仰之基。
点燃家国情怀,必须补足精神之钙。
点燃家国情怀,必须积蓄攻坚之力。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必须点燃中华民族心底的家国情怀,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持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共同向着伟大复兴梦想奋勇前进。

凝聚深沉的家国情怀 为了美好未来奋斗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是疫情以来的第一个长假,一场不期而至的“快闪”燃爆了武汉火车站。熟悉的旋律,在这座已经恢复往日热闹的城市里显得格外激动人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英雄的城市凝聚起了必胜的力量,在中国“战疫”史诗中,留下永不磨灭的浓厚一笔。
“英雄来自平凡,平凡造就英雄”。快闪中,有疫情期间做搬运工、测温员、方舱播音员的志愿者华雨陈辰。有“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们”的中学生陈琪方。有身患渐冻症,却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熟悉的面孔、动人的旋律、挥舞的国旗,在“国庆”这天,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内心深处“家国情怀”最深沉的力量。
最美家国情怀,成就中国人的不凡。
最美家国情怀,传递中国人的精神。
最美家国情怀,诠释中国人的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拼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为更美好的明天奉献出更多力量,汇聚出了国家强盛的强大动力。

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
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家国、舍生取义。家国情怀,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永葆初心;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都能坚忍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论作出何种牺牲,都能无怨无悔。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是深厚的家国责任、强烈的家国担当。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精神的沃土。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沉淀于艰辛的付出。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升华于忘我的奉献。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相信奋斗、依靠奋斗、持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泱泱华夏,一路走来,五千年时光弹指而过。在时序的变更中,不变的是华夏儿女的赤诚爱国心,浓浓爱国情,铮铮爱国者。我辈定愿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献出自己的青春而不懈奋斗。
存赤诚爱国心,是无数贤人志士的选择。
传浓浓爱国情,是无数新中国人的责任。
立铮铮爱国志,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誓言。
泱泱中华,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在这新时代里,我辈更应将爱国心磨练的更光熠,将爱国情传承的更真纯,将爱国志奋斗成现实!伟人曾言:“愿以寸心报山河,我辈岂是蓬蒿人。”今日我言:“圣代即今多雨露,愿君报国莫踌躇!”

【经典时评】

在传统节日中体悟家国情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一年中秋又至,无数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佳节、庆团圆。此时此刻,我们在欢度中应当品味传统节日氤氲浓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发展中感悟浓浓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是家国情怀的见证,更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嬗变中,其不断积聚的浓厚文化情愫和精神价值,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团圆”也有了更具体更现实的表达。尤其是令人悲痛的四川地震发生后,更让人体会到团圆的意义。在抢险救援工作中,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当地居民等挺身而出、奔赴一线,多少人“舍小家为大家”,多少人“生死较量不畏惧”,多少人“千难万险不退缩”,一段段感动至深的画面、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背影,无不展现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切情感,彰显浓浓炽热的家国情怀。
一些人的分离,换来另一些人的重逢;一群人的舍弃,换来更多人的获得。这些与团圆有关的故事,是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更是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他们如同一道光,点亮了万家灯火,让我们的国家更加温暖而闪亮。节假日期间,那些被熟悉到忽视的外卖小哥仍在城市间穿梭;站台上,铁路客运员守护着你我平安出行;在抗疫前沿,防疫人员不辞辛苦与病毒斗争……他们并不出众,却是家国情怀最扎实的诠释,启示后人要心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用坚韧和行动守卫我们的国、守护我们的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使命,更是担当,我们应当在传统节日中体悟家国情怀,激扬强烈的爱国精神,让奋斗成为每个人心中最鲜明的底色。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这就更加需要坚定初心,保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信念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担当,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唯有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迎难而上,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团结奋斗,方能成就精彩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书写下璀璨而永恒的绚丽篇章。
当下,在重温个人的情感之余,也不妨审视一下家的担当、国的责任,从那些无法回家团圆的坚守者身上,汲取砥砺拼搏的正能量,深刻感悟“有了繁荣的国家,才能有幸福的家庭”, 始终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让中秋文化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接续奋斗、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爱国成为心底最持久的信仰

金秋时节,山川锦绣,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3岁生日。大街小巷,大家传唱爱国歌曲、摇动手中红旗,“共舞一面旗,同唱一首歌”的场面蔚为大观;留言墙上,亿万民众怀着最真挚的情感,写下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和祝福……10月1这一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爱国情怀。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激扬着五十六个民族、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向上,或为国防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绽放生命芳华,或在科技攻关道路上勇攀高峰、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无数平凡者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熔铸到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把一腔热血、一片赤诚转化为自觉行动,推动着这个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而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蝶变发展的光明未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也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年。七十三载风雨岁月,七十三载砥砺奋进,在一代又一代爱国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国富民强、国运鼎盛的新中国,变的是岁月更迭、发展面貌,不变的是亿万百姓胼手胝足、砥砺奋斗的挚热爱国情怀,不变的是全国各民族携手同心、阔步伟业复兴的坚定爱国信仰。
迈入新时代,让爱国成为每个人心底最持久的信仰,更应注重与时俱进、润物无声,在知行合一中践守初心本色。我们欣喜于看到: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挥洒汗水、奋楫向前,以优异成绩和实际行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希望的田野上,广大农民循四季更迭、遵农事古训,在广袤金色大地辛勤耕耘、灌注心血,“中国饭碗”越端越稳、成色愈发锃亮;逐梦星辰大海的征程里,“嫦娥飞天”“玉兔登月”“祝融驭火”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登台亮相,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置身新时代,每个人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弘扬者,也是为国尽责、为民服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国之情体现到一言一行上、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落实在一职一位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助力“中华号”巍巍巨轮在世界洪流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诚然,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当以振兴中华、复兴伟业为己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扬爱国主义之魂,凝聚奋斗不息之力,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炙热相融,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的神圣领土,用执着坚守与无悔初心点亮如光信仰,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多“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忠诚画卷和责任担当。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祖国,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不断绽放人生光彩。爱国,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朽灵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持续激发爱国热情、嘹亮爱国旋律,化情感为动力、变信仰为行动,让爱国情怀的“小合唱”不断汇成“大洪流”,让千千万万努力奋斗的力量汇聚成河,定能擘画出更为壮阔、更显靓丽的人民幸福生活画卷。

【作文实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很多为国捐躯的青年革命英雄。黄继光用胸膛堵机枪,牺牲时年仅22岁。邱少云为了确保全体潜伏人员安全,被烈火吞噬,年仅26岁。
②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面对菲科议长的问题,习主席回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③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无论是《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例,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青年革命英雄,展现了他们牺牲个人生命保卫祖国荣誉和国家完整的无私无畏精神。
材料二展现了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的无私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超凡脱俗的伟人担当,一种至高境界。一个拥有13亿多人民的大国能有这样一位心中始终装着他的人民的领袖,是整个国家之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领袖至高无上的追求,人民的利益就是至高无上的利益。
材料三则论述了“小家”与“大国”的关系。一个泱泱大国也是由众多的小家组成,但是有国才有家。如果处于灾难深重的时刻,我们个体的小家也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古语云,“覆巢无完卵”,山河破碎,哪里会有我们小家的幸福和安宁。反之,国富民强,我们的小家才会温馨和美。因此,我们要有大局观念,要有爱国主义观念,甚而至于在民族危亡之际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观念,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由此,可总结出本道作文题讲述的是家庭成员和国家公民,即“家与国”的关系,并且重点主要是“小家”要服从、考虑“大国”的思想。
因此,写作时,要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入手,阐发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思考:国家的发展需要个人的奋斗,个人的奋斗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反之,国家的发展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能够增强个人的归属感,幸福感,尊严感。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立意】

(1)家任国任担铁肩,笃志前行扬高帆。

(2)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小家”融入“大家”。

(3)胸怀家国,方可行远。

【参考例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无论从艺还是治学,一个人要想抵达高远的境界,就必然离不开家与国的滋养。然而,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所以,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国为重的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以国为重的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以国为重的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其实,以国为重的家国情怀,也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而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祖国日益需要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需要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青年,需要饮水思源、感恩回馈的青年。所以,对我们而言,或许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既听从内心的召唤,也聆听时代的号角,突破现实的羁绊,走出拘囿的天地,为国家的前途和未来而奋斗,才是最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自觉地把爱家与爱国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中国人的智慧和热情凝聚起来,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以文史满分进清华,却因“九•一八”拍案而起转学物理,科学救国,成为一代力学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电专家姜文汉,为了国家需要三次改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刻机。……建国初期,一大批科学家,为国所需,中途改行,隐姓埋名,投身国家科研空白。
材料二:
2011年2月22日至3月5日,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分批组织船舶、飞机,安全有序撤离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包括港澳台同胞)35860人。2021年1月9日上午,中国政府宣布为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个人不负担任何费用。……中国政府“执政为民”, 赢得了全球高度关注,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当今中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尤为紧密。“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也体现在国家层面。作为新时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深刻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第一则材料主要介绍钱伟长因国家需要转学物理,姜文汉为国三次改行的事例,老一辈科学家为国所需,中途改行,投身国家建设。第二则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府从利比亚撤侨以及为国人免费接种新冠疫苗等,重在表现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综合两则材料可知,前一则材料主要侧重于个人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后一则材料侧重于国家强大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从写作任务来看,写作的话题是“家国情怀”;而写作对象是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入手,阐发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思考,重点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的发展需要个人的奋斗,个人的奋斗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反之,国家的发展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能够增强个人的归属感,幸福感,尊严感。
而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在写作时,重点分析个人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这里要重点强调国家荣誉感,以天下为已任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要分析,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会更有依靠,更有底气,更有幸福感。注意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参考立意】

(1)胸怀家国,方可行远。

(2)把家国情怀,化做逐梦之源。

(3)让家国情怀植根心底。

(4)丹心从来系家国。

【参考例文】

家国情深,深似海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我的心中便有无限感慨。国家,是一个人一生的港湾,而爱国,更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感情。家是最小的国,那里有着一双双饱含盼望的眼眸,有着数不尽劳动者流下的辛劳汗水。国也是千万家,那里承载着万万人民的梦想与希望,鼓舞着无数有志青年的奋斗与拼搏。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患难见真情,磨练出意志,越是负重前行,砥砺奋进,越是需要激励起强烈的爱国心。弘扬爱国主义,把亿万人民的爱国心、爱国情,激荡成共鸣、汇聚成洪流,就一定能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升起一面旗,种下爱国种子”的教育者杜岚、尤端阳,以饱满的爱国情,在澳门濠江中学默默传播知识,引导一代代年轻学子深入认识中国,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爱国,是生命中最热烈、最昂扬的旋律。聆听,在激越的国歌声中,我们仰望国旗冉冉升至旗杆顶端,胸中激起便是一份最深沉的爱国情愫。爱国的方式有很多多,每一种方式都是我们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它,如同黄皮肤黑眼睛,如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徽记;如同五星红旗和《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如果说国家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则是树上的一片叶子,我们从大树获取养料,我们又给大树提供养料。只要大树根深叶茂,脚下的热土就会坚实牢靠,永不动摇。
爱国,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精神的支撑。国家,在每一个人心目的位置无可替代。热爱祖国,不是一个口号;复兴中华,需要树立梦想。一代代爱国者绽放出的生命光芒,正如灯塔一样,为后来的航行者照亮远方。历史,曾经让中华民族充满自豪;现实,更是让华夏儿女激情澎湃。心中时刻装着国家,这是时代青年的责任,也是我们毕生的使命。青年朋友们,我们赶上了最美的时代,一定要担起时代责任,努力奋斗,让自己美好梦想与祖国的发展同行。
于每个人,尤其是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青少年而言,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那么,如何才能担起历史使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呢?王源在《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中的表达,道出了所有青年的心声:爱国,始终是青春的底色。
爱国,始终是青春的底色。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是沐浴祖国阳光而成长的一代,理应将国家放在当头,将重任担负在肩,让我们的国家展示出朝气蓬勃的景象。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